PROJECTS         ABOUT US         CONTACT

当代艺术中的海洋生态



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物种,能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维持地球物种多样性……海洋的作用之大,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有绝对的重要性。人类利用海洋获取生存资源,也依靠海洋发展进步,它连接了不同地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古至今,海洋一直是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当代艺术中也不乏与海洋生态相关的作品。









一、海底的艺术探索

《As Close As We Get》,是2022年艺术小组Superflex 与DTU Sustain 和By&Havn 合作实现的艺术项目。这是一个位于哥本哈根港的雕塑作品,一部分存在于水面之下,另一部分露出水面,游客可以在岸边欣赏艺术品。作品的水下部分采用了利于海洋生物繁衍的材料,综合了来自于地球数千年历史的矿物和新兴技术下的素材。这是以鱼类为主体的海洋生物的潜在家园,有机物丰富的表面结构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促进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发展。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或许有一天,人类的建筑会被淹没,艺术家们基于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思考,对未来人类与海洋生物共同生存的环境展开了想象,对水下世界进行了探索。

该项目得到了Danish Arts Council 的支持,也是艺术小组Superflex开放式研究的一部分。Superflex是一个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艺术团体,由Jakob Fenger、Bjørnstjerne Christiansen 和Rasmus Rosengren Nielsen于1993年创立。


Superflex 《As Close As We Get》,照片来源:Lars Hestbæk


《Holoturian》同样是一件深入到水下与生物进行对话的作品,《Holoturian》是艺术家爱丽儿·巴顿(Ariel Guzik)设计的一种水下共鸣乐器,用于与深海中的鲸鱼和海豚交流。作品是受Arts Catalyst 和爱丁堡艺术节的委托下创作的,在2015年的艺术节上首次作为艺术装置展出。这是一艘潜水艇,同时也是一个水下的共振仪器。这个密封舱的表面是一层厚实的金属层,坚实的装甲外壳保护了内部的结构,因此《Holoturian》可以潜入到海中很深的地方。装置的内部有一个由枫木和杉木制成的乐器可以发出模仿深海的声音。这种特殊的声波在水中能够被扩大化,从而吸引游动于装置周围的鲸类。同时,艺术家还在装置内部放置了一株小小的仙人掌,代表着陆地上的生命潜入深海中,被送到了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整个密闭舱的设计保护着这株小生命,并为它所需的光照、氧气和温度提供了一定的适宜条件,以供长期的存活。





《Holoturian》Ariel Guzik

图片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oloturian,_Ariel_Guzik,_an_Arts_Catalyst_commission_at_Edinburgh_Art_Festival,_2015.jpg




关于深海生物声音的探索,艺术家雅娜·文德伦(Jana Winderen)在这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出生于挪威的Jana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有着数学、化学和鱼类生态学的背景。在她的艺术实践中,特别关注深海中奇特生物的声音。她使用高精度的水听器、麦克风和超声波探测器记录了不同海洋生物的水下声音,在北极冰川、世界各地的河流与海洋,以及格陵兰、冰岛和挪威的冰川采集了不同的录音,利用这些自然声音素材创作了沉浸式多声道声音艺术装置、音乐会、表演等。

以作品《Dive》为例,2014年受纽约交通部NYCDOT 委托,Jana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园大道隧道 上创作了一个长达七个街区的沉浸式声音装置,声音素材来自她从许多个国家采集的从浅到深的水下录音。艺术家使用高精度的水听器捕捉了甲壳类动物、鱼类和哺乳动物发出的声音,与托尼·迈亚特 (Tony Myatt)  教授合作,这位教授设计了一套3D立体环绕声效果的音频系统,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空间。正如作品的名称“Dive”,整个隧道的灯光和声音系统使进入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潜入海底的沉浸感,仿佛被水下世界的气息所包围,而隧道里人们日常进出的景观使整个体验具有一种超现实的效果。


Jana Winderen:《Dive》
图片来源:https://www.janawinderen.com/exhibitions/dive-park-avenue-tunnel-manhattan-nyc









二、海滩上的艺术探索

2019年罗弗敦国际艺术节 (Lofoten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 (LIAF)  公布了一项扩展计划,包括四个国际和挪威艺术家的驻地项目,这些项目将在西北群岛的小村庄进行。罗弗敦群岛 是位于挪威北部的一组岛屿,以其壮观而崎岖的风景闻名。岛屿四周环绕着北冰洋,享有山脉、峡湾和北极光的壮丽景色,独特的自然美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别样的环境。挪威声音雕塑家西格尼·利登(Signe Lidén)的作品《The Tidal Sense》就创作于此。

《The Tidal Sense》是一件声音装置,横穿了罗弗敦群岛Ramberg村 的潮间带。作品由一块长达二十八米的帆布构成,沿着Ramberg的海岸线延伸,帆布的下方是木头组成的支架,同时在特定的地方放置了麦克风、扬声器、录音设备等。涨潮的时候装置的一部分会被波浪覆盖,退潮时不同的天气变化带来了不同的影响,风的作用最为突出。Lidén解释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水体带。在变动的装置结构上,您可以听到水不同阶段的声音——水上、水下……。” 涨潮、退潮、海浪撞击岩石、风、海水、海洋生物……这些声音在作品中被电子设备采集后通过扬声器传播,并配有录音系统进行录制。


Signe Lidén:《The Tidal Sense》图片来源:https://signeliden.com/?p=1994


在法国诺曼底海滩坐落着一个由海边回收的塑料垃圾制作而成的装置作品《Recycling Loop》,这是艺术家文森特·勒罗伊 (Vincent Leroy)对回收材料进行的全新探索,以几何形态和巨大的体量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柔软、稳定和连续的流体形态也体现着废弃物品可循环利用的价值。文森特·勒罗伊 (Vincent Leroy) 是一位居住在巴黎的法国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从自然和数字世界中汲取灵感。


Vincent Leroy《Recycling Loop》图片来源:https://www.gooood.cn/recycling-loop-by-vincent-leroy.htm


如果你在海滩上看到一只大型变异动物在行走,看起来像是真实的动物,却又不是,那或许是荷兰艺术家西奥·詹森 (Theo Jansen)做的系列仿生兽!荷兰科学家出身的艺术家西奥·詹森 (Theo Jansen)制作了一系列由木头和塑料组成的巨型机械装置,除了海风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动力驱动。Strandbeesten(或单数Strandbeest)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海滩野兽”。自1990年以来,Jansen创造了大型移动动力结构,这些结构由风力驱动,从而能够自主移动。他将它们统称为“海滩兽”。这些在沙子上行走的令人惊叹的生物类似于行走的动物,它们由 PVC管、木材、织物机翼和拉链制成。然而用于生产的材料还在持续地改进和设计,以适应沙滩或是其他不同类型的环境。詹森还将他的不同世代的Strandbeesten划分了时间段。在最早的时期,他将管子粘在一起,并称之为“暴食时期”(1990-1991),第一个管带创作《Animaris Vulgaris》无法经受住考验,它只能仰面躺着,移动双腿。在接下来的时期,即Chorda Epoch(1991-1993),Jansen开始用尼龙拉链带连接管子,并建造了Animaris Currens Vulgaris,这是第一个可以站立和行走的动物。

经过二十年的实验和开发,Strandbeest进化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结构,“海滩野兽”可以储存风力,可以随着潮汐变化在海岸上航行,甚至可以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之前锚定自己。


Theo Jansen《Volantum》

图片来源:https://www.strandbeest.com/evolution?period=bruchum








三、不同媒介的应用


艺术家比尔 ·普里克特(Bill Prickett)制作了一系列生物形象的木雕作品。章鱼雕塑《Octopus Sculpture》是由一整块甜栗子毛刺手工雕刻而成的,神奇的海洋生物有着变化多端的形态,图中的这件作品是一只慵懒的章鱼附着在一个方体上。作者喜欢用一块木头雕刻雕塑,从而保持木头图形的完整性,他说:“当我以前与海豚一起工作时,我还负责照顾水族馆部分,那里有一些装有当地鱼类的大型水箱。最受欢迎的居民之一是一只卷曲的章鱼。我会花几个小时观看这种神奇的头足类动物跟踪和攻击螃蟹。”



Bill Prickett 《Octopus Sculpture》
图片来源:https://www.billprickett.co.uk/sculpture-item/octopus-sculpture-2/




国际知名艺术家和海洋倡导者Courtney Mattison手工制作了一系列复杂的大型雕塑作品,这些陶瓷雕塑是以海洋生物为灵感制作的,意在通过海洋生物的脆弱和美丽来反映气候变化问题和海洋保护问题。

她在海洋保护科学方面的学习背景影响了她的艺术创作,艺术家通过将粘土卷捏在一起来雕刻空心形状,并使用简单的工具手工制作纹理,戳出数千个孔来模仿珊瑚群重复生长的形态。数百件单独的作品使用的都是她使用釉料调色完成和烧制的,以反映健康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充满活力的色调和纹理,通常与白釉并列,以强调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珊瑚礁上珊瑚白化的后果,这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艺术家说:“我的作品的媒介必须是陶瓷,因为碳酸钙恰好既是一种釉料成分,又是珊瑚沉淀出来的化合物,适合用于雕刻其石质结构。”





Courtney Mattison:《Confluence(our changing seas v)》
图片来源:https://courtneymattison.com/confluence/vkmfhmx5ffy2gvfs0bzh13tubb9cgk




面对海滩上大型的垃圾污染,艺术家们也展开了回收利用行动以及相关的创作思考。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约翰·达尔森(John Dahlsen)在海滩上收集了不同的塑料垃圾,并以此为材料做了一系列雕塑绘画和装置作品。例如用回收的塑料袋制作的雕塑绘画《Blue River》、《Clear Plastic River》等,蓝色或绿色的塑料分别和白色塑料袋一起组成了或蓝或绿的河流图像。还有用塑料制品、尼龙绳制作的装置《Vessel》、《Womb》等,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来提高观众的环保意识。





John Dahlsen:《Blue River》
图片来源:https://johndahlsen.com/recycled-plastic-bag-art-2003/blue-river/#





John Dahlsen:《Clear Plastic River》
图片来源:https://johndahlsen.com/recycled-plastic-bag-art-2003/clear-plastic-river/




图拉·纳尔希宁(Tuula Närhinen)也是一位用海洋垃圾为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她居住在芬兰赫尔辛基。在作品《Baltic Sea Plastique》中她创作了九座雕塑,这些雕塑由Harakka岛上被海水冲刷的塑料垃圾制成。然后,她将这些雕塑放置在海水中并对其进行拍摄,就好像它们是科学标本一样,也成为了水中的“塑料生物”。她写道,“该项目呈现了一个充满情绪的塑料世界,其中合成物和天然物共存并相互作用,创造出令人费解的自然之中的人工制品。” 这也暗示着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Tuula Närhinen:《Baltic Sea Plastique》
图片来源:https://www.tuulanarhinen.net/artworks/baltplast.html



出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国坦博里尔的艺术家托尼·卡佩兰 (Tony Capellán)也使用塑料垃圾进行了创作。作品《Found objects from the Caribbean Sea》中充满着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塑料废弃物,包括破损的马桶座圈、篮子、玩具和医疗行业的废弃物等。他的作品以尖锐的社会反思而闻名,揭示了一个自然环境——海洋,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现实生活中的饥饿、贫困和污染,这些充满矛盾的作品唤起了人们的思考。




Tony Capellán:《Found objects from the Caribbean Sea》
图片来源:https://fabrikmagazine.com/tag/tony-capellan/